原著︰Mitch Albom(米奇˙艾爾邦)
翻譯︰栗筱雯
封面繪圖︰Phil Rose
這本書和寫「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」是同一個作者,它們的故事迴然不同,卻同樣感人。唯一最大的差別在於該書有許多值得深思與玩味的地方。
多年前我就曾在書店「看」過該書,最後還是放下手沒買,可是這次我卻在一種「特殊的情況下」買下它。就是書中的那段話深深的影響著我︰「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。我們所有的人,彼此之間都有關連。你沒有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,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風從風裡分離出來。死亡不僅僅帶走了某一個人,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。在帶走與擦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,人的生命就此改觀。」為此,我買了這本書,讀了這本書,也為這本書寫了感言。
在這本書中,還有幾個觀念很不錯,例如︰「你犧牲過。我犧牲過。我們都曾做過犧牲。犧牲是人生的一部分。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,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,你只不過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。」
故事中的主人翁艾迪,對他父親有種莫名的愛恨交織,所以在天堂裡,他要學習「放下」的課程中,包括對他父親錯綜複雜的情感。我同時感受到一些父母真的在無形之中會去傷害自己的孩子,本書也點出這點。真是當頭棒喝!希望有機會看到此章節的父母能有所警惕。這也是艾迪遇到的第三個人--隱形的父親。所教導課題是︰「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。」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,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。可是仇恨是一把彎刀,我們造成了傷害,其實是傷害了自己。
最後,艾迪對自己也對他父親說︰「現在我願意讓這一切都過去,好不好﹖我們能不能讓這一切都過去﹖」接著低聲說著,只有他們父子才有的默契的話︰「修好了。」一切才真正的過去了。
艾迪的第四道功課,也就是他的終身伴侶--瑪格麗特。自從喪偶之後,他變得了無生趣,當他在天堂看見瑪格麗特時心情的轉折難以形容。
瑪格麗特平靜地告訴他︰「失去的愛仍然是愛,只不過形式不一樣了。你看不見他們的笑容,不能為他們端上三餐,不能撥弄他們的頭髮,不能擁她們在舞池轉。可是,隨著這些感受的褪去,會有另一種感覺逐漸轉濃。那是記憶。記憶變成你的伴侶。你灌溉它,你擁有它。你與它共舞。」她又說︰「人生總會結束。愛,沒有終點。」
艾迪明白了!身心也輕盈了。
他遇到的第五人,正是他在戰場上意外燒死的小女孩!巧得是,他生前意外身亡也是為了救一個小女孩!正好前後呼應本文的故事,可見作者用心之處。若說他有點「刻意呼應」,那也是他的「瞻前顧後」,為本書作了完整的結尾。
誰能說它不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呢!﹖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